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 正文

环球头条:【原】崇祯自己不肯出一分钱,一味要求打工人奉献(泰昌-崇祯)

时间 :2023-06-05 15:25:35   来源 : 个人图书馆-历史的精神世界

他ta 作者 戈大只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崇祯死前:诸臣误朕。

1

崇祯虽然非常勤奋,但他能力非常一般,而且性格也有致命的缺陷。

崇祯只要遇到逆境,立刻杀人换将,朝令夕改,最后满朝大臣都噤若寒蝉。

面对明末棘手的困局,必须具有高超的战略眼光,高度的耐心,抽丝剥茧,一点点解决,越是心急,越是吃不了热豆腐。

但崇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

流民很多造反了,于是需要更多的兵来镇压。

但兵多了粮饷又不够,只能继续加收重税,老百姓负担更重。

结果把没有造反的农民,也给逼到造反队伍里去了,敌人多多的,朋友少少的。

再比如缺钱的问题,崇祯虽然也知道王侯将相们身怀巨资,但他没有办法从他们嘴里夺出来,只能一遍又一遍的下诏讨要。

但崇祯自己的内帑也不舍得拿出来以身作则,一味要求手下奉献,自然没人听他的。

结果农民军每攻下一城,立即拷掠缙绅,白花花的银子全被农民军抢走了。

明朝末代君臣是坐在金山之上,要了十七年的饭。

国势血崩之下,崇祯皇帝下过六次罪己诏,第六次罪己诏下完,就煤山自缢了。


2

我们先让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稍事休息,介绍一下杰出的农民军领袖,明帝国的掘墓人,闯将李自成。

李自成少年时代,陕西连年灾荒,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也成为了破产农民。

二十一岁为了讨生计,到银川驿当了一名驿卒,李自成原本是体制内人员。

崇祯元年,崇祯皇帝下令精简驿站,裁撤驿卒。

明后期,驿站也成为了腐败官员的取款机,国家出钱,肥了私人。

但精简驿站省出来的钱,和王侯将相们的私财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改革不肯在自己身上动刀,专挑软柿子捏,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李自成因为这个政策,又失业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军。

军队里也是军官们肥的流油,兵不聊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所以这支军队在克扣军饷之下,发生了哗变,明末军队哗变简直是家常便饭,军官们都是喝兵血的,吃空饷、克扣军饷、奴役士兵,所以经常会哗变。

军队哗变后,李自成带着兄弟们,干脆投了农民军王左挂部。

慢慢李自成就打出了一片天地,绰号“闯将”,拉起自己的一支队伍。

有个常见的误解需要解释一下。

李自成的绰号不是“闯王”,“闯王”是高迎祥的绰号。

李自成也没有投奔高迎祥,成为他的部下,亦没有在高迎祥死后继承“闯王”的名头。这些农民军基本是各自为战,时有联合行动。高迎祥是组织了十三家起义军,自己当盟主,但这种联盟实际也非常松散。

明末的农民军首领,大部分都起了绰号。比如“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闯王”高迎祥、“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还有一大堆又土又霸气的“左金王”、“射塌天”、“九条龙”之类的。

说个题外话,明末农民领袖中,最具蠢萌感的是浙江的胡乘龙,他自称是“天萌国大将军”。

谜底就在谜面上,“天萌”二字,明显就是要力压“大明”,蠢萌感直追徐寿辉力压“大元”的国号“天完”。

农民军领袖起绰号,倒也不是为了叫起来威风,而是不想以真实面目示人,以免朝廷知道了真实身份,报复家人,残害乡里。

后面农民军势力大了,也就不再掩藏自己的真实姓名了。

李自成的造反之路,也非常坎坷,数次被明朝官军击溃,躲进山里才逃出升天,他真正成事是在十年之后。

但他不屈不挠,始终战斗在反明的前线,并且愈挫愈勇,不断壮大实力。


3

李自成真正成势,是在崇祯十三年,当时他已经起事了十年。

崇祯十年时,李自成遭遇重大挫折,被洪承畴和孙传庭击败,逃到商洛山中躲藏。

从崇祯十一年到十三年,李自成在湖北、四川、陕西交界地区,艰苦的求生存。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罗汝才先投降明廷,然后再次造反。趁明军主力追剿张献忠、罗汝才的时机,李自成突入河南,并形成一呼百应之势,发展成数万部队的规模。

崇祯十三年是灾荒特别严重的,整个北方都遭遇重创。

河南又是阶级压迫最深重的地区,灾民遍地,不造反根本没有生路,为李自成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兵源。

李自成连续攻陷鲁山、宜阳、永宁、偃师、灵宝等县,大军集结于洛阳城下。

随着势力壮大,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投身于农民军中。比如李自成麾下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这一时期投奔李自成的。

知识分子的加入,让李自成军逐渐脱离了“流寇主义”,形成根据地,为真正推翻明帝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自成在河南活动期间,还形成了历史上的一段公案。就是李自成帐下,是否有一个叫李岩的将军。这位李岩还是很出名的,郭沫若的大作《甲申三百年祭》中,就浓墨重彩的描述了李岩的事迹。

这位“李公子”出身知识分子,同李自成麾下的大老粗不同,是一位文武双全、温文尔雅的公子。

他与牛金星、宋献策这些文人一样,都是推动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功臣。

这个人物见于明末很多史料中,官修《明史》也有他的记载。

明史泰斗顾诚的一篇《李岩质疑》,把这个人物证明成了虚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这篇文章一出,技惊四座,很多史家都认同了顾诚的结论。比如写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姚雪垠,开始是认为李岩确有其人的,但之后也被顾老洗脑了。

但这件事仍没有结论,仍有很多史学家,比如南开大学的陈生玺教授,坚信李岩确实存在,顾诚的论断不成立。

这两方面的文章,我都看过一些,说实话,考证太过复杂,看完也弄不明白,就他们引述的那些史料,我看到六十岁也看不完。

但这种辩论是很有意义的,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争鸣,双方都值得尊敬。

两边都能写得让我看不懂,那也就只能服气而已了,所以在我心中,目前李岩仍处于量子叠加态中。

李自成鏖战中原,攻克重镇洛阳,处死了享尽人间福泽的福王朱常洵,拿他的肉和鹿肉一起包了顿饺子,将士吃了“福禄宴”。

又攻破潼关,斩杀孙传庭,并在西安建都,国号“大顺”。

大顺军兵分三路,围攻北京,除了在宁武打了一仗,基本兵不血刃,望风披靡,就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只好在煤山(现在的景山)自缢身亡,以身殉国了。

之后的故事就是悲剧了,吴三桂勾结满清,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

满清占领北京,一路追袭,消灭了大顺政权,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民兵杀死。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