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安吉余村的绿水青山路

时间 :2023-08-07 17:40:37   来源 : 百度新闻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探索乡村美丽蝶变背后的奥秘。


(相关资料图)

云林斋后疏钟入,香菀花前篁竹中。烹水泥炉声漫过,提壶煮茗山共通。

来到浙江安吉余村,就好像一头扎进诗情写意的山水画中:三面环山、青峰叠翠的小小村落,犹如一叶扁舟行驶在碧波万顷的竹海中。村内,一幢幢居民别墅依山而建,映衬着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村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矗立湖边,书写着余村治村发展的坚定信念。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共赢,是余村人在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弘扬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加深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近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四同社会实践队赴浙江余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索余村美丽蝶变背后的奥秘。

余村风光

绿水青山改新颜,乡村发展走新路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余村的春林山庄里,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潘春林正四处招呼着。潘春林原本是余村矿山的拖拉机手,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农家乐经营者。“我们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客房都要提前定呢!”忙碌的潘春林笑着说。

走进安吉余村,翠竹环绕,清溪潺潺,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民宿山庄、手工艺品工作室、青创基地、咖啡馆、露营基地,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带来时尚气息。

然而,余村20年前的景色却截然不同。潘春林回忆道,“以前的产业都跟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光水泥厂就有3家,还有3个矿山,一百多辆拖拉机。村子天空常年都是灰蒙蒙的,河流也很浑浊,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留在余村……”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余村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推动了事关所有农民的农村环境建设大行动。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余村的绿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现了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到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的华丽转型。

现如今,美丽生态已成为余村的一张“金名片”。随着余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余村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2021年,余村入选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余村的乡村振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态环境好,游客就愿意来,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搞起了农家乐、民宿、文创、特产销售、漂流、采摘。”谈及如今的“春林山庄”,潘春林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们已经从单一的农家乐发展为旅游公司、车队、文化公司、洗涤公司‘一条龙服务’了,管吃、管住、管交通,可以说形成了一条乡村产业链。”

在余村,像潘春林一样“点绿成金”的村民还有很多。余村经济发展的“绿色变奏曲”,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自觉践行,也是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写照。

党建引领新格局,乡村治理见实效

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余村始终“发展不忘党”,不断压实党建责任,建强基层组织,培育党员骨干。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余村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重构乡村社会生态为使命,探索得出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成为浙江乡村善治的典型。2021年,天荒坪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余村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两山议事会”是余村实行“民主管村”的典型自治平台。2005年,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矿停厂,转型发展生态经济,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评价为“高明之举”。“两山”理念拨开了余村发展的迷雾。当地顺势而为,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日常深化“两山”实践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平台,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依托“两山议事会”,不仅村民村务参与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以法护航”,余村聘请村级法律顾问,以专业化的法律团队为余村法治化管理筑牢了基础。自2001年起,村法律顾问主动融入村级事务管理,协助村委会处理涉法事务。同时,创新性采取“调解员联村、法官驻村、家园卫士护村”模式,深入开展上门调解、送法下乡、巡逻守护等工作,实现群众办事、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信息咨询、致富求助“五不出村”。此外,余村还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文化长廊向村民宣传法律常识,营造了浓厚的法治管理氛围。

余村智慧健康驿站

乡风乡韵沁人心,文明风尚气象新

如今的余村,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余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持续好转,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余村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立规约,培育文明新风尚。在余村,家家户户都制定了自己的家规家训,悬挂在家中醒目位置,这是余村一景,更是余村每一个家庭的治家之道。余村还把垃圾不落地、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环境保护和乡风文明举措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墙体画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宣传,使得美丽乡村、美好民风相得益彰。

强实践,引导村民树自觉。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节日活动、“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美丽家庭”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先进典型,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为了保护美好环境,村民还组建生态护卫队,及时纠正余村人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让文明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行为。

兴文化,提振乡村精气神。近年来,余村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致力于为余村人民打造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美丽安吉·绿色发展”展示馆、文化大舞台、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先后建成,咖啡馆、茶室酒坊、文创店遍地开花,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电影、图书借阅、理论学习、文化娱乐等服务。村里还组建了银龙荷花舞队、腰鼓队、扇子舞队、篮球队等多支文体队伍,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奥运会、乡村体育节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

余村村民文化生活

人才引擎焕活力,青春力量赋新能

村景因人而变,乡村因人而兴。作为一个欢迎青年人来创业的新乡村,余村致力于用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用青年重构乡村资源优势,共筑合伙人的事业梦和乡村振兴梦,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为余村持续提供发展思路、发展动能、发展路径。

依托“大自然工位”和“全球合伙人”两大ip,余村搭建起“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构建了涵盖余村共创空间、青来集孵化器、横路艺术部落、富阳青年梦工厂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矩阵,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平台。“现在全球合伙人已涵盖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等类型,共有40余个合伙人项目入驻,上千名大学生来到余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新经济新业态在这里蓬勃兴起。”村党委书记汪玉成介绍道。

优美的工作环境、优惠的人才政策、齐全的配套设施、愉悦的工作氛围吸引了不少外地青年进村创业、旅居工作,来自天南地北的奇思妙想在这里迸发。

“85”后的陈喆是一家国漫主题咖啡馆的负责人,他的咖啡馆里不仅卖咖啡,还陈列着许多中国经典动画形象的产品,为余村注入了快乐与活力。“乡村拥有城市无法替代的价值。自然资源、乡土文化以及乡村的无限可能性都吸引着年轻人的到来。”陈喆相信国漫、咖啡和余村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28岁的厦门女孩黄素娟,半年前来到余村,正式开启旅居生活,成为了一名数字游民。她的住处就在数字游民社区的楼上,离办公桌只有几步之遥,工作时可以随心选择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此外,越来越多在外闯荡的余村人看到了家乡蓬勃发展的活力,选择返乡创业。24岁的当地青年赵政男去年9月从广东回到余村,他的寿司店正在紧张地装修筹备中。赵政男说,在当地政府对青年创业项目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大力宣传下,许多像他一样的本地青年都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余村搭建起“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吸引众多青年返乡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调研,对当地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而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展现在实践队成员面前的,是一幅景美、业新、人和的美好乡村画卷。可以说,余村的新变化彰显了“千万工程”实施20年的成效,展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境界,这也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呈现。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成果、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重要行动。多年来,学院持续推动学生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深入贯彻党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秉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擦亮“四同”育人品牌。(作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宁韬 程梦圆 赵晨宁 张千一 郭杨倩 解天羽)

编辑:王卓怡 曲统昱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本文作者:人民论坛网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